更多精彩尽在这里,详情点击:http://tsianhua.com/,莱加内斯
运行图调整后,京津城际铁路开行列车数量由108.5对增加至136对,北京南站至天津站列车运行时间将由35分钟压缩至30分钟,车票于2018年8月3日开始发售,票价不变。

由中国通号设计集成通信信号系统的京津城际首创了高铁运营调度、不同速度等级动车组共线运行控制、高速移动语音和数据通信技术,形成了通信、信号、信息化技术体系,解决了高速度、高密度运营下的总体设计、接口管理、调度指挥等关键技术难题,催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标准(CTCS)。
十年来,中国通号以自主核心技术打造高铁国家名片。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中国通号全面攻克了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技术,实现了系统平台及关键技术、核心软件以及成套列控装备的三个100%国产化,将高铁的“大脑”和“神经中枢”这一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中国高铁装备“中国大脑”。


中国通号参与了中国全部重大高速铁路建设。在时速350公里高铁,中国通号CTCS-3级列控系统核心装备市场占有率超过93%;在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铁,中国通号CTCS-2级列控系统核心装备市场占有率超过60%,其中,ZPW2000 基础装备轨道电路市场占有率100%,为中国铁路统一制式。

▲统计口径为中国通号负责设计集成的高铁线路,中国通号提供核心装备的线路暂未完全列入。
▲2014年7月25日,首趟安伊高铁列车抵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站,由中国铁建承建的中国海外首条高铁在土耳其通车。
中国通号自主研发的高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核心设备无线闭塞中心、车载自动防护装备、应答器和地面电子单元先后顺利通过欧盟互联互通认证,获得了走出去的“通行证”,将装备我国首个高铁走出去项目——印尼雅万高铁,为推动中国技术和标准“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态保护和修复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项目。我国要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把自然保护地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三类。第三类包括大量原来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莱加内斯草原公园、花卉公园、海洋公园、地质公园、饮用水源地、名胜风景区等。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庄小威等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一种在基因组规模对染色质的3D组织和转录活性进行成像的技术。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细胞》。研究人员表示,染色质的3D组织可调节许多基因组功能,包括从基因表达到DNA复制。
今夏,一株生长于南京玄武湖的并蒂莲,在惊艳了世人却又不幸被采摘后,终于迎来了最终归宿——科普博主王煜及其团队,已于近日将制作好的并蒂莲莲蓬标本移交南京玄武湖景区。8月17日起,标本于玄武湖梁洲金陵盆景园内向游客开放展示。
核能和育种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近日发布消息称,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界在农作物突变种质资源创制、新品种培育等核技术农业应用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
科技成果转化是道难题,但接地气的好成果其实并不愁卖。难与不难,反映出深层次的问题:科技成果转化不是“一锤子买卖”。当科学家与企业家达成一致之后,成果的易主并不意味着研发工作的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在一片星云中,一团物质流沿着龙卷风一样的螺旋轨迹,逐渐向中心聚拢下落,最终融入星云中心一个扁平的气体圆盘上。在圆盘中心,孕育着一颗尚未诞生的“恒星宝宝”。为了长大,这颗“恒星宝宝”不断从圆盘中“进食”以获取各种各样的物质。
记者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获悉,该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已于21日获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文。该疫苗靶向SARS-CoV-2,使用其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S-RBD),产生中和抗体以阻断病毒感染人体细胞。
“流感在北京的季节性是比较明确的。”日前,在“新冠背景下的流感防控圆桌云访谈”上,北京预防医学会的邓瑛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结束,随着流感高发季节的来临,应开始部署加强型的应对策略。
研究人员以斑马鱼为模型发现,大脑血管内皮顶端细胞分支上机械敏感通道Piezo1介导的钙离子活动的频率高低,决定了顶端细胞分支收缩或伸长的命运,从而决定血管生长的路径选择和脑血管三维网络的形成模式。
英国《自然》杂志20日发布一项可持续粮食生产报告,报告指出,到2050年,全球海洋食物年产量或增加2100万吨至4400万吨,将占到本世纪中期喂养98亿人口所需肉类总增幅的12%至25%。
英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医学》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分析了63位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液样本,在患者血液中浓度异常的几种分子中,发现了可预测患者未来病情严重程度的3种分子:IP-10、白介素10和白介素,最新研究有助于对患者进行更好的管理。莱加内斯
德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物理评论》杂志上撰文称,他们研制的激光等离子体加速器LUX连续不断产生电子束的时间首次超过一整天达到30小时,创下世界纪录,这是通往未来粒子加速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有望让基础研究和医学等领域受益。
8月23日,主题为“科技战疫、创新驱动”的2020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在全国各地同步启动。因为疫情影响,这场一年一度的科普嘉年华推迟了3个月,不过经历了这一场特别的“战役”,更加让大家统一了认识——科技才是抗疫的利器,在全国各地的活动中,抗击疫情的“硬核”装备成了展览和关注的重点。
近期我国多项大型光学红外天文观测设备项目获得天文界支持,为了保证这些大型设备建设成功后,能顺利高效地开展红外观测仪器的研制和红外天文观测研究,必须对相关候选站址进行红外天光背景的测量。
一支“植绒拭子”,是核酸检测准确率的第一道关。它的病毒灭活效率、对核酸的保护能力、拭子植绒密度、采样深度、折断点位置等对核酸取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只有取到合格的样本,后续的检测才不会白费功夫。
23日10时2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九号05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多功能试验卫星、天拓五号卫星。
从西瓜种植、建立油菜示范基地到农民培训,河南大学不断探索科技与教育扶贫的新方式。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先进炭材料研究部在新型二维材料方面取得新进展,制备出厘米级单层薄膜二维MoSi2N4材料。
英国《自然》杂志20日发表了一项类器官研究:美国科学家团队报道了功能性人胰岛样类器官(HILOs)的生成。